首先释义做生意的名称、名词:是人为的无中生有,心生有意,名叫:做生意。
做生意的人为什么被称为商人?商人:是指周朝开国帝王周文王、周武王父子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文王、周武王父子怕商朝遗留、遗传下来的商代后裔贵族、士族和商朝的子民再卷土重来兴兵、起兵造反,不留后遗症,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将商朝留下来的贵族、士族、子民四分五裂、四面八方、支离破碎的遣散、排斥、打击,不能集中在一起以便谋反,以前商朝贵族、士族和一些子民好吃懒做,习惯成自然过惯了娇生惯养的奢侈生活,现在生活没有着落,不爱勤劳苦做种田地,为了生存、为了活命,不得不另辟途径求生存、谋出路,于是便选择了做生意,周朝人把前朝商朝遗留、遗传下来的商朝人:做生意的人,其中包括没有做生意的人,统统称之为:商人。后来历朝历代沿用将做买卖、做生意的人,称之为:商人。
周朝推翻商朝以后,商朝后裔的社会地位,周朝贬得十分低贱,周朝主要怕商朝后裔卷土重来造反进行打击、排斥。再加上在中国历史上夏、商、周朝代,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根本社会,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当时的年代,工商业十分很落后,在当时做买卖的商人被周人看不起、瞧不起,很下流、很下贱、很低贱,商人为了谋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后来时间一长、年长日久,随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做买卖的商人有了一定程度的收入,便形成了固定的职业,其中许多人由原来的东奔西走,变成闹市人多的位置固定摊贩,做买卖的商人社会地位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年长日久,周朝的江山也稳重、稳定、稳固了,前朝商人的后裔,再也形成不了什么政治气候,周人对商人放松了警惕,实行了解禁。
都说无奸不商,其实商人在古代还是很悲哀的。
"商人"一词起源于一个遥远的朝代,商人与这个朝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历史上虽然长期处于落后的农业社会,比西方国家进入商业社会晚了数个世纪,但中国的商业贸易活动,其实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而且他们凭借商业活动推动了巨大的生产力,并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朝。
4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居住着一个古老的部落,他们的首领叫契,契曾经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后来他的部落被封为商部落。
应该说,商部落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部落,先是契的孙子相土发明了马车,后来他的六世孙王亥(中国经商第一人,中国贸易的鼻祖)又发明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上记载的"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随着商部落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剩余,而王亥又很有经济头脑,于是他便经常率领族人,驾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其他部落去做国际贸易。
王亥最远一次的国际贸易是到黄河以北的有易氏,这也是他所做的最后一笔生意,据《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
这也就是说在帝泄十二年,即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河北的有易氏(今河北易水一带)做生意,而有易氏部落的首领绵臣(土匪行业的祖师爷)则见财起歹意,他杀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王亥的货物和牛羊。
王亥的弟弟王恒兼程逃回商丘报信,王亥之子上甲微非常悲愤,发誓要为王亥报仇。
但由于商部落的实力有限而未能立即出兵,直至4年后,即帝泄十六年、公元前1806年,商部落才联合河伯部落,灭了有易氏,杀了绵臣,为父王王亥报了仇。此后商部落凭借其商业活动的优势推动了巨大的生产力,他们部落的实力也在不断壮大,最终在公元前1551年,王亥的第四代孙汤灭了夏朝,并建都于殷地,即今天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故商朝又被称为殷商。
武王伐纣灭商朝之后,因为周成王年幼,管、蔡二叔(武王之弟)便与纣王之子武庚联兵反叛。
周公(姬旦)提兵东征平定了这次反叛,随后他又将洛阳建为军事要塞,并将所有的商朝遗民都集中到了洛阳,为了让这些商朝遗民本分些,不再闹事,周公告诉这些殷商的遗民:“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的老本行——经商”。这些殷商的后人也确实是善于经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因此赚的盆满钵满,后来一些周人见有利可图,便也从事了这种行业,而这一行业的主体还是那些商朝遗民,所以他们被统称为商人。
在随后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出现过很多有钱有势的富商,这些富商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有些富商堪称是富可敌国。
这些富商们能够蓄养家奴死士,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兴衰,这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商人例如: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春秋时期的范蠡、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等等。《国语·晋语八》中曾云:"夫绛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
虽然那时的商人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因为他们最初的主体是那些被视为敌人的商朝遗民,原始起点就低,而且他们秉承了“无利不商”的宗旨,这与当时社会“重义轻利”的思想相悖,所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并不高。
就古代社会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来论,五行(车行、船行、店行、脚行、衙行)、八作(金匠、银匠、铜匠、铁匠、 锡匠、 木匠、 瓦匠 、石匠),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三大传统宗教)。
九流则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不同朝代商人的身份地位也绝不相同。
唐朝以前的商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地位,而至唐代时商人的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九流排名依次为: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贾、医卜、僧尼、士兵、农民、工匠。到了元朝的时候,九流的排名则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
由此可见,古代的商人虽是最暴利的行业者,但他们的身份地位却是最低。
周朝时,商国这个地方物产丰富,周边的国家物质短缺,于是有商国人带物品去周边交换,由于经常是以一换多,多的物品还可以等回国后和其他人换自己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商国人加入进来,规模也越来越大,交换形式越来越正规,商国人就成了最早的商人,经过社会不断发展,后面商人所代表的不是一个地区的人,而是专门从事物品交易的群体的称呼。到后面货币的出现,交易更加便捷,商人也越加普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的商帮。在古代,走南闯北的商人虽然利润可观,但常年在外漂泊,艰辛不说,如果遇到土匪就可能连性命都不保了。而且古代讲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贱的行业,国家也经常打击各种通商行为,因为这个群体聚集的财富足以和国家抗衡,以晋商和红顶商人为例,他们的财富足以组建军队作乱造反,这是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哪怕到了解放后也是改革开放了商人群体才正真的直起腰杆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