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讲,伦理指的是人类对自己的社会行为约定的俗成的各种约束机制,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伦的规则是天、地、君、亲、师这五伦;如人伦的规则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五条规则。
道德是指人内心世界的修为,是社会意识形态里的东西,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中国人的道德是在仁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社会,风俗,习惯的总和。道是方向、方法和手段;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经常习惯性地把伦理作为对道德标准寻求的对象并且对道德用伦理的标准加以衡量,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对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社会之间关系发生行为的规范和总结,都是在教育人如何与大自然以及人类自己之间和谐相处,都是引导人们如何去营造真、善、美的世界。
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道德",用现代哲学语言翻译的话,其终极的本义或概念,是指宇宙本体的行为原则,而″伦理",其终极的本义或概念,是指宇宙万物内在与外在的行为理性之善,即宇宙万物遵循服从于“道之德之行”之善之理性,简称:道德理性,或道德伦理。
“道之本之一”生化“道之体之多”的生命机制中,道德是伦理的本体,伦理依存在道德之中而共同的存在。或者说,宇宙万物的伦理是宇宙万物遵循服从于“宇宙本体的行为原则之行”之理性,即客观存在道德理性,或道德伦理。
正因为,客观存在道德理性,这就为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提供了本体。所以,人类认识主体所认识的物理化学规律、生物生理规律、万物及人类伦理,都要遵从最高的道德理性,或者说,都要遵从最高、最为普世的自然价值取向客观的行为规律。
这里特别指出:关于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研究,之所以会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以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为研究中国哲学基本问题时,就会产生错置、歧义与失真。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舍去了“上帝”的追问与反思,进而西方哲学也就无法解释“上帝”及“上帝的行为原则之德”。而且,中国古哲人所说的“天帝”,不是西方人头脑中的“天主”或“上帝”,中国智慧不需要上帝这个理念。
尤其是,中国古典文献,或者是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被后人译成西方语言,一开始就被套上基督教的神学框架,这种“基督化”的烙印至今随处可见。在汉英词典中对于中国哲学概念词汇有不少欠妥和错误的译法,这也使得我们无法透彻地去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也影响了后学。
如: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道德 ”或“道之德”是宇宙生化万物的行为原则,不是西语中狭义人的“品性端正、好的品德、优点或美德 moral/morality/virtue”(错误的译成道德)。
又如: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道之善”或“道之德行”,即为“道德理性”,其本义是指宇宙万物的行为理性,或者是宇宙万物的伦理(宇宙伦理)。而“万物的伦理”的英文译法对应于西方“ethics”或“sittlichkeit”, 其两者的本义也是不同的。
正因为,西方哲学无法解释“上帝”及“上帝的行为原则”,即无法解释“道的行为原则之德”,所以,西方哲学或伦理学概念中是没有“道德观”的。
西方哲学或伦理学中解释人道的“伦理”与“道德”,其本义是狭义的、相对性的。
1、西方哲学或伦理学中的“伦理”与“道德”的基本概念范畴(是针对人道而言的,不是针对宇宙万物的):
伦理(註:是专指人道伦理或人类伦理):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其规则具有时空性、相对性。人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并作为一级概念。
道德(註:是专指人的伦理德性):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人的伦理德性)范畴侧重于反映人的伦理德性活动或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其道德(人的伦理德性)具有时空性、相对性。道德(人的伦理德性)是主观法,是自律的,并作为二级概念。
2、中国哲学中的“道德”、“道德理性”或“道德伦理”的概念范畴(是针对宇宙万物而言):
道德:是指“道”的“阴阳行为原则”之“德”,也就是宇宙“本与体”的“阴阳行为原则”。道德范畴在有体的宇宙中,反映的是宇宙万物内在与外在的阴阳行为原则。道德或道之德的“阴阳行为原则”,就是宇宙万物必须遵从的道德普遍行为原则,也就是客观的、绝对性的、最高最为普遍的行为原则。
道德理性:是指“道”的“德行”之善,也就是宇宙万物内在与外在的行为“理性”之善。“德行”即为“善”或“理性”。而且,“道之德”是“道之德行或道德理性”的本体,“道之德行或道德理性”依存在“道之德”之中而共同存在。道德理性范畴在有体的宇宙中,反映的是宇宙万物内在的行为理性与外在的伦理关系以及维持万物的伦理关系所必须遵从的道德普遍行为理性。那么,道德理性或道德伦理(也称之为宇宙伦理或宇宙万物的伦理),也是客观的、绝对性的、最高最为普遍的行为理性或伦理。
特别强调: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道德”是针对宇宙万物而言的。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孔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阴阳合德。
这就是说,道德,就是宇宙万物的行为原则,或是宇宙生化万物的行为原则。宇宙万物中存在人类,那么,针对人类或人道而言,道德,就是人类伦理行为的普遍原则,也就是人类世界之上的道德普遍原则,或道德行为准则。
道德普遍原则,必须具有一般的形式,必须普遍有效适用于一切场合和一切人,即适用于宇宙万物(不涉及具体的人、习俗、宗教、意识形态)。也就是说,针对人道而言,道德普遍原则能够作为人类相对行为标准次序的终极绝对标准来接受。
根据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客观、最高、绝对的道之德或道德普遍原则的定义,我可以这样地给出:
道之事中“有与无”在统一的道中,由“有”中的阴阳双方产生“无”;则“无”以“势之行”之形式,推动“有”中的阴阳双方之“和”之目的,称之为道之德。
其中,在有体的宇宙中“有”反映的物质性,“无”反映的是精神性;“有”是“无”的本体,“无”依存在“有”之中而共同的存在。
注: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有生于无”,是说“有”依赖于“无”而生。
道德是客观存在,不是东西方人类发明的,人类只能去发现、去认知、去遵从这一自然的客观行为规律。道德,或道德普遍原则具有绝对性,而且公元前6世纪老子、孔子率先发现揭示了客观存在道之德。
摘自《论中国哲学辩证思维》南京出版社,2015;《老子的智慧之学》南京出版社,2015
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先从道谈起.什么是道?道有能通,菩提,涅磐,真理等义.能通之义有三,一是有漏通,善业通三善道,恶业通三恶道.二是无漏道,能通涅槃.三是涅槃之体,排除一切障碍,无碍自在,谓之道.换句话说,道是一切事物及精神的本体.德是德能,道本具无量德能,不从外来,正如六祖恵能悟道后所发之感慨:"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德有正德和凶德之别,正德在内不在外,凶德不安于内而向外驰求.我们凡夫,要理解道德会有玄妙感,因此,就依道德建立伦常关系,五伦指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人与人之间能遵从伦常就合于道,就是正德,乱伦常,就是凶德,与道背道而驰.二者之间的结果会怎样呢?信守伦常,这样的社会一定是和谐的,理想的.抛弃伦常,这样的社会一定是混乱无序的,悲惨的.若从因果报应的角度来看,信守伦常的能保住人身,抛弃伦常的死后将堕落三恶道,失去人身.
伦理是家族形成的道理。而道德是所有家族形成的国家中的道理。为什么说伦理是家族形成的道理。因为首先从家。形成的道理。然后演变成家族。中国人的伦理观,首先就是一个家。有了家就有了家族。有了家族才有国家。为什么叫国家而不是国?这是中国人伦理观中的最重要的一点。而道德是所有家族形成的国家的道理。是伦理的升华。伦理只是规范个人与家族,个人与家庭的一些生活工作学习的一些规范。这些规范只是载于家族之内,或者家庭之内。而道德是最大的规范。它的规范在于它的形成的规模之宏大,形成的道理之明显。所有人都要遵循它。上至国王下至贩夫走卒。道德是礼的表现之一。道德是礼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而伦理是道德里面的一个分支。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我认为伦理是基于人类自然属性一切关系的规则总和,比如生命关系、血缘关系、辈分关系,而道德是基于人类社会角色关系的规则总和。
伦理是人类最基础的规则,比如生命无价、健康至上是伦理,而爱岗敬业是道德,君臣关系如果按照职位来说是道德,如果按照天命来说就是伦理,除了君臣关系,其他的官员上下级之间就不存在伦理问题,只有道德,只有君臣例外,因为只有君是天命,所有臣子,不分大小都是人命,从生命意义的高度讲就是伦理。最基本的法治原则如杀人偿命是基于伦理,欠债还钱是基于道德,因为钱是社会要素,不是自然要素,父债子还是基于父子伦理和欠债还钱两者。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如果视为两种社会角色的利益交换关系就是职业道德,如果强调挽救生命和健康的自然属性关系就是伦理关系,伦理关系应当重于道德关系。
现代社会有强调道德、淡化伦理的趋势,比如年龄差距过大的婚姻关系,虽然在道德层面只要基于你情我愿就无可指责,但基于伦理,两种年龄差距过大的生命结合不利于繁育后代,而且会造成家族种群间的辈分矛盾,违反基本的伦理规则,造成伦理秩序混乱。还有人与动物的爱恋就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伦理问题,到底人和动物的生命有什么区别?什么是人?这都是伦理,而不是道德。
中华文化很难学。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很多的信息。如果没有经历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的熏陶,是很难理解文字里面承载的信息的。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先要理解中国思维模式。
伦理其实是伦和理的组合,那么什么是伦?仑其实就是圆一样的事物,可以理解为循环,持续。伦有一个单人旁,就是说人在循环,持续,从神学来讲就是轮回重生和长生不老。从现实的自然学来讲,其实就是繁衍,就是让生命持续下去,当然长生不老也是生命持续的一种方法,但是现实中没有谁能够长生不老。所以,现实意义来讲,伦就是人的生命持续繁衍。理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纹路,可以理解为规则,自然次序,自然规律,规范,法则,轨迹等等一类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的界痕迹。伦和理组合成为伦理这个词,就是指一个社会的自然人繁衍生息的轨迹规则,或者说是社会繁衍的规律次序。比如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关系和次序。
道德是道和德。道是指一种方法,或者说一种路径又或者一种方向。德是指一种精神意志。道德就是精神意志的路径,或者说精神意志的方向。道德这个词放在社会文化里面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意志需求。直白一点就是每个人要求什么。当然每个人要的东西是不同的,所以总结来讲,道德就是社会上大多数有共同需求的人的意志,引申来讲。道德就是一种按照大多数人意志要求形成的社会契约。
伦理和道德都是一种关于人类生活繁衍的次序和规则。不同在于,伦理是自然形成的次序和规则。道德是社会人为制定的次序和规则。伦理和道德都不具有强制性,因为它们没有强制执行的机关。法律才具有强制性,法律有一个强大的执行机关。但是伦理和道德比法律更加可怕,也更加强大。伦理是代表了自然规律,道德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要求。伦理能够引导自然变迁,道德可以引导社会变革。
道德是人类在“善”的方面的修养,是人类善良仁义的综合素质。而伦理则是在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约定成俗的各种约束机制。所以,伦理是制度式的关于人性的约束机制。而道德的内容则可以通过修养、学习来提高。因此,人们常说提高道德水平,但却没有人会说提高伦理水平。
但是,道德的提高必须依靠社会环境,没有相应的社会环境,则人类的道德水平必然是停滞不前!
所以,人类有史以来,虽然科技与社会生产力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人类的道德水平却竟然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的意识来自于物质的交易方式。而人类的物质交易是建立在弱肉强食的基础之上的丛林法则。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竞争社会。在这种弱肉强食、认钱不认人的野蛮社会,几乎所有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几乎所有人都在为获得金钱而殚精竭虑甚至是不择手段。在这样的一个残酷而冷漠的自私自利的社会环境里,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而人类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人类都在为生存而挣扎时、而焦虑不安时,奢谈什么道德修养?奢谈什么艺术追求?
因此,人类社会一天不改变物品交易的方式或性质,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公平正义的文明,而人类的道德水平也只能是永远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