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财政是一种学术委婉语,其实质含义是赤字财政。这种财政政策源于凯恩斯主义理论。按凯恩斯本人观点,经济萧条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只有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才是出路。但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如果保持财政平衡,则势必要增加税收。导致有效需求减少,抵消财政支出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的效果。因此,为了刺激有效需求,只能是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不增加税收,也就只能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了。但直接说赤字财政,太刺耳,太可怕,一般民众难以接受。于是,改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模糊、委婉提法。这就好比,说一个人“死了”,不中听,要说“逝世了”,“人没了”,“人走了”,“人不在了”一样。按上述说法,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会出现财政赤字。也就是财政收入少,财政支出多。那么多出来的钱从哪里来?一般有两个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向中央银行透支,二是发行公债。向中央银行透支,意味着增加货币供给量,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引起民众普遍不满,因此通常慎用;于是,发行公债,向民众借钱,就成了政府经常采用的一种做法了。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赤字财政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掠夺民间财富的手段,是弊政。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客观上,每当经济不振的时候,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刺激内需,于是赤字财政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政府的一项政策选择。不过,考虑到以往政策宣传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影响,不直接提赤字财政,而换一个好听的名词,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上也就是赤字财政。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政策措施①减税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②扩大预算支出规模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减少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减少政府收入即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发行公债。税收包括财产税(遗产税包含在其中)、所得税(占有很大比重)和流转税(增值税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改变税率主要是变动所得税的税率。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诸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因而对社会总支出水平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是财政政策的有力手段。政府转移支付是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包括对农业的补贴。如失业救济、养老金、农产品价格补贴。它能够通过乘数效应作用于国民收入。增加转移支付可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使社会有效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