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悟空问答的第五篇问答。
2000年库尔斯沙嘴遗址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没有哪个政府敢随便在此大兴土木,毁坏文明。
为什么不给人类留一点美好的东西,比如库尔斯沙嘴呢?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那么唯利是图,为了挣钱可以随便毁坏文明古迹的。
立陶宛,面积6.52万平方公里,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人口约280万,也是三国中最多的。
图-立陶宛地形
立陶宛与另外两国情况不同,这个地区是芬兰控制的极限位置,因此立陶宛受到北欧的影响较小,而与陆地上的波兰、德国、白罗斯有较深的联系。
立陶宛最长的河流是内穆纳斯河,发源于白罗斯的山区,注入库尔斯湾。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位于内穆纳斯河的支流内里斯河上。维尔纽斯距白罗斯边境只有几十公里,立陶宛并不像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那样,将首都建在海边。波罗的海国家中,瑞典、芬兰、丹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首都全部都在波罗的海旁,而且是本国最大海港和最大城市,德国、波兰、立陶宛的首都虽然也有大河流过,但并不在波罗的海旁边。
图-内穆纳斯河
立陶宛国境线总长1644公里,海岸线却只有约90公里,是一个陆地属性比较强的国家,历史上立陶宛的扩张,也主要在陆地上。
1386年,立陶宛大公国君主迎娶波兰公主,这位公主也是波兰王位唯一继承人,立陶宛君主相当于迎娶了一位女王,以较小的立陶宛兼并了较大的波兰,也开启了200多年的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序幕。
毕竟是蛇吞象,立陶宛深受波兰文化影响,本地波罗的海语和波兰语结合后,形成了现在的立陶宛语。王国壮大之后,便开始四面扩张,领土最大时曾包括现在白罗斯的首都明斯克、乌克兰首都基辅。
后来王国在沙俄、普鲁士、奥地利的联合打击下被瓜分,立陶宛归属沙俄。一战期间德国曾占领立陶宛,战后立陶宛独立。不过在二战前夕,苏联兼并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再次并入苏联。
内穆纳斯河缓缓向西流,却并没有直接注入波罗的海,而是经过库尔斯湾进入波罗的海。库尔斯湾面积约16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仅3.8米,是个淡水湖。
库尔斯沙嘴隔绝库尔斯湾与波罗的海,这个沙嘴长98公里,其中立陶宛占52公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占46公里。沙嘴最宽约3800米,最窄仅400米,唯一的缺口在北端,宽度仅500米左右。
图-库尔斯湾
库尔斯沙嘴的形成,现在流传最广的是因为海水冲击海岸后回潮,与新涌来的海水互相冲击,各种物质就沉淀在海水撞击处。
苏联解体后,立陶宛东部并不与俄罗斯接壤,却因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飞地加里宁格勒,立陶宛西南部与俄罗斯就接壤了,而且是共享库尔斯沙嘴和库尔斯湾。
库尔斯湾唯一的出海口,位于北端,早在普鲁士时期就建了港口默默尔,那时候整个库尔斯湾都属于普鲁士(德国),现在立陶宛也兴建港口克莱佩达,这是立陶宛第三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
库尔斯湾在俄罗斯没有出海口,对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影响特别大,俄罗斯的船只从库尔斯湾出去,还得经过立陶宛的水域,开过克莱佩达港。
加里宁格勒出海如此麻烦,俄罗斯为何不开挖一条运河,打通库尔斯湾与波罗的海呢?
库尔斯湾不具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那种必经之地的性质,从经济价值来说,开挖运河与修建海港的成本都很高,成本难以收回来,加里宁格勒的货物吞吐难以支撑这么浩大的工程。2000年,库尔斯沙嘴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从那以后更不可能去破坏沙嘴。
图-库尔斯湾
由于立陶宛缺少像样的海港,当年苏联移民到西部时,都不太愿意来立陶宛,更多去往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加里宁格勒。加里宁格勒在立陶宛西南部,本是德国领土,二战后划归苏联。
立陶宛人口基数相对大,俄罗斯人不愿意来,等各种原因,即使苏联进行多次移民,到1990年立陶宛人仍占80%上下,第二大族是波兰人,俄罗斯人仅排第三位。
图-立陶宛人
立陶宛是战斗民族,由于人口结构上并不吃亏,立陶宛是唯一在1990年3月就宣布独立的前苏联国家,其他国家大部分都在1991年8月才宣布独立。
库尔斯沙嘴根本没有挡住立陶宛入海口,因为它在立陶境内才五十多公里,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再说库尔斯沙嘴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波罗的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立陶宛政府也舍不得去破坏它。
当然,最重要的是立陶宛把克莱佩达这个波罗的海最优良的港口争取回来了,这才是立陶宛不破坏库尔斯沙嘴建港口的最主要原因。
说起立陶宛这个克莱佩达港,近代几度易主,现以古珍邮票来展示克莱佩达港回归立陶宛的历程:
克莱佩达一战前一直是德国军港,叫梅梅尔,一战后国际联盟委托法国代管它,这是法国1918年左右发行加盖梅梅尔珍邮,之后不久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23年国际联盟把它交给立陶宛。二战爆发后,立陶宛又被苏联吞并,1940年,苏联把梅梅尔改名为克莱佩达,1991年苏联解体后,立陶宛重新获得独立。
克莱佩达是立陶宛在波罗的海唯一的港口。
以上是立陶宛在一战之后短暂独立建国时发行的邮票。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