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视角
但,对于摄影而言,从不同的角度能让我们观察到不同的世界。摄影角度,是取景构图的另一重要手段,合理运用摄影角度,以提高画面视觉冲击力,让你的照片脱颖而出。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几种常见的“非常规”拍摄角度。
1、低角度“ 蚂蚁 ”视角
贴着地面拍摄,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我们经常看见很多摄影师,趴在地上拍照,因为低角度拍摄能给我们带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
▲低角度拍站台,看似杂乱无章的画面,低角度拍起来顿时有了故事性,有了另一种美。
▲低角度拍摄,以天空为背景,有利于简化画面。
▲低角度拍摄,利用广角的透视效果产生前后景的大小对比,增强画面纵深感。
低角度不仅仅在于营造视觉冲击力、简化画面,这样构图也可以令画面看起来更加稳定,更能突出视觉中心。那么如何用好低角度拍摄不一样的经验大片呢?
2、仰视角度
仰视角度拍摄往往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可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某种优越感,暗含高大、赞颂、敬仰、胜利、庄重等含义,能让观者产生相应的联想,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仰拍,突出画面的张力,突出的线条的同时,增加飞机作为画面的兴趣点。
生活中有很多题材都是可以用仰视构图来拍摄的,比如:建筑、树林、天空、花卉等等都是可以用仰视构图来拍摄的,通过高低大小的对比,能够突出拍摄主体的高大感、压迫感。
▲仰视拍摄笔直向上的树干,显得非常高大且有较强的画面视觉冲击力。
以仰视角度拍摄还有利于简化背景,它往往还能够找到干净的天空、墙壁等作为背景,从而避开主体背后杂乱的景物,使画面更简洁,有利于突出主体。
▲不完全对称的元素,使照片更生动,有趣。
而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低角度+仰拍,不仅仅是显腿长,这样也能突出中心,拍出具有冲击力的画面。
▲低角度仰拍不仅仅在于营造视觉冲击力、简化画面,这样构图也可以令画面看起来更加稳定,更能突出视觉中心。
TIPS:取景时,需特别留意拍摄角度、相机和被摄主体间的距离,除非是原本就想要以夸张的手法来强调某种意象表现,否则建议大家在按下快门之前,可观察画面在不同仰角角度时的变化呈现。
3、高角度“上帝 ”视角
俯视和仰视正好相反,也是一种特殊的构图技巧,如在风光摄影和大场景的摄影中,常常寻找地势高的位置,利用高机位搭配广角镜头,在较远的拍摄距离中,较大程度的把广袤的场景容纳到有限的相机画面里。
▲从高处拍摄坝上,使远、中、近景分明有序,不相重叠,显示辽阔深远的印象。
▲使用广角镜头俯视拍摄,将视野中的建筑更多的呈现在画面当中,轻松表现建筑的空间感和延伸感。
以俯视角度拍摄同样具有简化背景的作用,可以找到地面、草地等简洁的背景,从而避开杂乱的景物。如果拍摄距离较远,还可以隐没主体的细节,简化构图,如航拍。
▲航拍隐没主体细节,简化构图。
除了大场景的拍摄,俯拍,对于美食、花卉等静物来说,也是最好不过的拍摄视角了,能够更好地展示拍摄场景,而且有主次之分,有立体感,能够增加画面的丰富度。
▲用90度垂直角度拍摄,可以记录桌面上更丰富的信息。
▲以斜上45度俯拍,不仅可以记录丰富的桌面信息,也可以拍出食物的立体感。
需要说明的是,俯视构图,并不一定要跑到很高的地方,找对角度也可以。俯拍构图选择什么角度,与要拍摄的对象,相辅相成。
4、打破现实规律的“ 旋转角度”
在摄影中,有的时候不仅仅是考验技术,还需要考验创意。旋转角度,就是一种有趣的拍摄方法。只需要把拍完的照片旋转90度或者180度,就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左右旋转照片,使得人物主体展现出不合乎常理的离地效果。
▲旋转照片,使得人物如喊“救命”一般的视觉效果。
TIPS1:避免画面中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东西,就是要避免在相片中出现与现实的直接对比。
TIPS2:避免浅景深,浅景深可以令相片的主体更突出,在拍摄错觉相片时却要避免了!可以尽量调小光圈(数字大,如f/16,f/22等),但注意小心快门过慢导至手震的情况,有需要可以提升ISO,或是利用手机拍摄,有助降低浅景深的效果。
▲大景深会令人有着前后的方向感,令照片中的东西看起来在同一平面上似的。
TIPS3:最重要的是照片中的“演员”投入,这样才会更加有趣,达到以假乱真。
5、“镜面效果”
镜面反射对于摄影人来说并不陌生,水面倒影也是很多人热衷拍摄的题材之一。
▲如同镜面般的海天一色晨昏美景是许多摄影人的最爱,利用慢门让水面更加平静,水面倒影把云彩反射出来。
所谓的“反射面“泛指一切可以反射出影子的物体,除水面以外,镜面、光可鉴人的汽车车身、潮湿的停机坪路面、冰面亦或是如太阳眼镜之类的手头物品,甚至是手机背面都可以制造出绝佳的反射效果。
▲反射面不一定非要是平面,曲面和球面反射出的,带着夸张变形的景物,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
▲利用地面地砖的反光所形成的倒影,虚实结合,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一颗颗水珠中,映出花的世界,晶莹剔透,绚丽非凡。
也可以尝试一下只拍倒影,或者是“反客为主”,以倒影为主体,主体为陪衬。
▲积水中的倒影与人物脚部,虚实结合,使得画面更加出彩。
▲树的倒影,变形的水纹,色彩斑斓的叶子,组成了一幅抽象的油画。
或者,干脆通过后期,创造出超现实感。
▲超现实感
镜面的意义就是在视觉上打破常规的空间维度,将多角度的画面相融合,这全考验摄影师的眼睛和构图基本功了。
▲破碎的镜子里不一样的天空
▲新娘化妆的时候,找到一个角度,利用镜子不同的角度,正好拍摄到新娘看自己化妆的镜头。
镜面反射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拍摄过程中,也总会出现许多不可控因素,例如如何控制主体姿态、在照片中的位置以及排列方式,如何控制水面波纹效果?虽然许多因素无法人为控制,但我们可以基本控制整体场景,尽量多拍几张照片,之后再从中选取最满意的几张作品,意想不到的画面或许将会就此诞生。
总的来说,采用不同的角度,拍摄出来的效果完全两样,角度选择好了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另外,一定要活学活用。当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摄影规则、技巧之后就可以去自由发挥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去总结,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
以上内容如有帮助,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想了解更多摄影技巧,欢迎关注【墨染印画】
1
/6
平角又称为一般拍摄角度,是将对象物体置于与摄像机镜头水平的位置上进行拍摄。这个角度的画面容易使观众产生认同感,让人置身其中的感觉。
2
/6
仰角仰角拍摄就是将对象物体置于平线上,摄影机是处于低于视平线的位置,也就是从低处向上仰角拍摄。这种角度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摄像物体形象高大、强壮、精力充沛的感觉。这种画面一般用于人物场景的拍摄,显得人高大、英武。
3
/6
俯角与仰角相反,用俯角拍摄时是将被拍摄物体置于摄像师的视平线下的位置,从高处往下拍摄。最典型的场景就是鸟瞰场景。一般用来展示环境的全貌。
4
/6
倾斜角就是先将拍摄物体与视平线形成一定的角度,再改变取景框中的水平线的位置。这种画面有时可以展现出滑稽、捉摸不透的感情。
5
/6
主观拍摄角也就是主观镜头,就是将摄影机置于影片中的某个人物的视点上,以该人物的感受向观众交代或展示景物。常用来表现特定人物的特定感受,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
6
/6
客观拍摄角相对于主观镜头来讲,以客观拍摄角度拍摄,尽量从客观角度来叙述和表现内容,较为冷静、从容,往往能带给观众一种客观的印象。
注意事项
拍摄场景的角度选择要根据想要表达的创意旁白来,不能随意拍摄,以免出现太多不必要的画面,为后期制作带来麻烦。
审美不同,选择的拍摄角度也不同。比如一处风景、一个人,可以拍出很多各个不同角度的照片。
对于静物、自己请的模特来说,拍摄的位置和角度是比较容易确定的。拍静物,摄影师移动拍摄位置;拍摄人物,可以让模特移动位置和角度,自己也可以移动位置和角度。比较统一的宗旨就是找到那个有立体感,并且最美的角度。
另外分享我的一些实操经验,希望能帮助到你。
1、环境中现有的静止景物
比如:后视镜、门窗、建筑、操场地面、路口路牌等等进行框架构图。
2、逆光
借助逆光进行拍照构图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加分项哦,能够整体呈现出温暖的效果。
3、日出日落
可以选择日出前半小时,日落后半小时的黄金时间,丰富的天空和柔和的光线,会让你的作品充满美感。
怎么选择拍摄角度?
你好,这个问题啊,我是这样认为的。
这涉及到摄影技术,讲到技术,实际上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我认为还是因人而异,灵活掌握。
一般来说,顺光摄 影和侧光摄影拍出的照片效果 都是比较好的,(顺光即太阳在你 身后,侧光即和光成一定的角度,逆光就是和光线相对)而逆光摄影拍不好时则会拍出黑影,光晕等现相
当你目测到风景不错时,就应该考虑光的方向了。
风光摄影,你最好有一部广角端强劲一点的相机,广角端应要28mm的(越小越好),因为广角越小拍出的单照片画幅就越大。
如何选择拍摄角度?
拍照片的角度,不仅对表达拍摄内容起重要作用,对形成优美的构图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拍摄角度,拍出的照片差别很大。变换一下角度,能直接影响画面结构。例如,在同一距离、同一高度、用相同焦距的镜头,采用仰角、平角、俯角拍出三张照片,虽然前后景物没有变化,而画面内包括的内容就不同了。如果采用不同的高度,在同一距离,用仰角、平角,俯角再拍三张照片,就会发现前景和后景的变化很大。这就说明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镜头角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画面中的水平线和空间深度的改变。现在分别说说俯视、平视和仰视几种角度的使用效果。
♦俯视,即拍照时相机的位置高于物体,从上向下拍摄。其特点是视野辽阔,能见的场面大,景物全,可以纵观全局。这种方法多用于拍大场面,比如拍摄粮食大面积丰收,草原及成群的牲畜,交通枢纽,水面等。如果俯角较大,虽没有广阔的场面,拍摄特殊题材时也有其独特效果。
♥平视,即相机与被摄物体大致在一个水平线上。这种角度接近人眼的习惯印象。平视构图的特点是透视效果好 ,一般不易产生变形。这种方法顺手、方便,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但拍出的照片很少有变化,也不新颖。初学摄影者习惯用平视角度拍照。
♦仰视,是从下向上拍摄,相机低于被摄物体,拍出的照片地平线低。仰角拍摄的特点是,可使景物拍得宏伟、高大。如拍建筑物,有直插云霄之感;拍高台跳水,以蓝天作背景。显出运动员有凌云之势,腾空飞翔之感。低角度拍摄,还可舍弃杂乱的背景,使画面简洁,主体突出。
♥选择高低角度的同时,还要对景物的横向角度加以选择,以拍建筑物为例,是拍正面、侧面还是拍背面,要多方观察,定好角度后再进行构图。再如拍摄人物头像,不妨围绕被摄人物,结合光线、脸形等特点,细心观察,在最美最理想的角度进行拍摄。选择角度,主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哪一方面最能体现被摄物体的特征,最富有表现力,就在哪个位置拍摄。正面、侧面、背面拍摄,各有特点。正面构图,线条结构对称、稳定,有庄重、威严的气氛。但正面构图缺少透视感,容易呆板。侧面构图,立体感强,能产生空间感和线条透视的效果。如用侧面拍摄人像,能充分显示优美姿态和面部表情。利用光线的明暗反差,可增强立体感。这是通常使用较多的角度。采用斜侧面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有一部分正面,还有一部分侧面,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整个轮廓。背面构图,绝大多数是为了内容的特殊需要而采用的,能显示出特殊的效果。背面拍摄,也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好作品,这要靠在实践中去体会摸索了。
在拍照时,很多时候,会不能避免地听到一个很基本的构图方法——“三分法”
我们常见的三分法通常都是这样的:
这些网上随便找的没有什么特色的很常见的图片,很多时候都是把地面线放到下三分之一处,而且最重要的是,虽然他们都按照了三分法去拍摄,但是画面里面的元素很少,没有什么特点,看起来就特别地平常。
但马格南摄影师,Alex Webb的是这样的:
他有意地把地平线放到画面的上三分之一处,神秘而压抑的感觉就出来了,而且他还有意地在画面里面增加很多的元素,使画面的层次感大大增加了,一张平面的图片看起来有了空间感。
这还影响了《边境杀手》的摄影师Roger Deakins,有一个他的采访,他说他拍《边境杀手》的时候受了Alex Webb的影响,所以很多外景的构图是这样的
就连红外摄影的构图也是这样:
这种构图营造的气氛,就是一种比较压抑的,神秘的感觉,所以很符合《边境杀手》的影片基调,我猜测这也是Roger Deakins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构图。
其实我觉得Alex Webb最具个人特色的构图除了不与常人相同的三分法之外,还有两点是很具他个人特色的:
——视点——
他的人文摄影里,人物的视点总是异常丰富
再看看我在百度上搜的“人文摄影”
上面两张图的人物的视点给人的感觉好像只在一个平面的画面里面,并没有Alex Webb的那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原因是Alex Webb里的人物虽然看着镜头,很多时候这是摄影的大忌,但是这更给人一种临场感和窥视感。
——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也是Alex Webb摄影作品的个人特色
在正常的拍摄时,很多人都会说不能卡头,不能卡关节,但是Alex Webb的却无视这一个规则,大胆地去卡人的各个部位,但是仔细看的时候,他不是单纯地乱”卡“,当画面里有了主体的时候,”卡“非主体部分,会使画面有一种神秘感,而且他的画面元素特别丰富,这平衡了“卡”的不适感。
所以形容Alex Webb的作品的形容词特别多—乱中有序、神秘,深邃、游离…
首先要了解构图和景别,构图是画面中各个被摄元素的关系,被摄元素可以是点、线、面、光、色等元素。画框是构图的基础。首先要学会构图分析,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分析。
1、观察被摄元素的位置、重心,是否对称平衡。经常能看到故宫,天安门的照片都是中心对称结构给人一种出恢宏、宏大的感觉。
2、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的松紧。被摄主体四周有太多的元素会有一种透不过气窒息的感觉表现人物内心的压抑。反之被摄主体周围很空旷,就会表现出安静,开放,孤独和自由。
3、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中是否水平、垂直、倾斜。一般情况下拍摄都是保持画面水平的,特殊情况下会利用倾斜构图。比如在飙车追逐场景镜头倾斜表现出追逐的激烈。
接下来谈一下景别
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围大小的不同。形成景别的原因包括:
1.机位距离被拍摄物体的远近不同;2.焦距的不同。
所以,对于景别的定义也就是: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我们依据画框中拍摄的景物范围不同来划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依次为以下几张图片
最后谈一下拍摄角度的运用
摄影机与被拍摄物体之间,不仅会有距离上的差异,同时还会有角度上的差异,因此有了拍摄角度的概念。拍摄角度分为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介绍人物或者场景的全貌,拍摄人物面部表情较佳。
表现人物运动,动作和人与人之间的交谈
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制造悬念。
2.垂直角度
被摄主体显得高大,表现尊敬、敬仰的态度
用于表现平等、平静、公正、客观
被摄主体显得渺小、低矮表现蔑视、轻视、贬义的态度。
看完以后如果有所收货,麻烦点一下分享和关注。如果有其它关于摄影的话题可以发在评论区和我讨论。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拍照片的角度,不仅对表达拍摄内容起重要作用,对形成优美的构图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拍摄角度,拍出的照片差别很大。变换一下角度,能直接影响画面结构。例如,在同一距离、同一高度、用相同焦距的镜头,采用仰角、平角、俯角拍出三张照片,虽然前后景物没有变化,而画面内包括的内容就不同了。如果采用不同的高度,在同一距离,用仰角、平角、俯角再拍出三张照片,就会发现前景和后景的变化很大。这就说明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镜头角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画面中的水平线和空间深度的改变。现在分别说说俯视、平视和仰视几种角度的使用效果。
1、俯视,即拍照时相机的位置高于物体,从上向下拍摄。其特点是视野辽阔,能见的场面大,景物全,可以纵观全局。这种方法多用于拍大场面,比如拍摄粮食大面积丰收,草原及成群的牲畜,交通枢纽,水面等。如果俯角较大,虽没有广阔的场面,拍摄特殊题材时也有其独特效果。
2、平视,即相机与被摄物体大致在一个水平线上。这种角度接近人眼的习惯印象。平视构图的特点是透视效果好,一般不易产生变形。这种方法顺手、方便,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但拍出的照片很少有变化,也不新颖。初学摄影者习惯用平视角度拍照。
3、仰视,是从下向上拍摄,相机低于被摄物体,拍出的照片地平线低。仰角拍摄的特点是,可使景物拍得宏伟、高大。如拍建筑物,有直插云霄之感;拍高台跳水,以蓝天作背景,显现出运动员的凌云之势,腾空飞翔之感。低角度拍摄,还可舍弃杂乱的背景,使画面简洁,主体突出。
选择高低角度的同时,还要对景物的横向角度加以选择。以拍建筑物为例,是拍正面、侧面还是拍背面,要多方观察。定好角度后再进行构图。再如拍摄人物头像,不妨围绕被摄人物,结合光线、脸形等特点,细心观察,在最美最理想的角度进行拍摄。选择角度,主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哪一方面最能体现被摄物体的特征,最富有表现力,就在哪个位置拍摄。正面、侧面、背面拍摄,各有特点。正面构图,线条结构对称、稳定,有庄重、威严的气氛。但正面构图缺少透视感,容易呆板。侧面构图,立体感强,能产生空间感和线条透视的效果。如用侧面拍摄人像,能充分显示优美姿态和面部表情。利用光线的明暗的反差,可增强立体感。这是通常使用较多的角度。采用斜侧面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有一部分正面,还有一部分侧面,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整个轮廓。背面构图,绝大多数是为了内容的特殊需要而采用的,能显示出特殊的效果。背面拍摄,也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好作品,这要靠在实践中去体会摸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