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的本质是物质还是能量,能不能跨维度行进?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子?说起光子就不得不提光量子,光量子的概念起源于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的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引入了光量子的概念,并得到了光电效应“光的产生和转化” 过程中所放出的光电子的能级规律,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所以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爱因斯坦。
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文《辐射的量子理论》中进一步提出,光的能量子即光量子不仅具有一份固有的能量而且还携带动量。这一结论,在1923年被著名的“康普顿散射”实验所证实。不久后,这种光量子便被命名为“光子”,并被广泛认可是一种粒子。
后来的许多事实表明,只有在诸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光的产生和转化这类过程中,光才以光子的形式参加作用。其他情况下,则并非以光子的形式作用,如果按照经典物理学的思维方式,把围观上光子同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推广到光的传播过程,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量子电动力学确立以后,光子被正式确认为是一种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所以说光子的本质是基本粒子,但不等同于光的本质。光则具有波粒二象性,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此外,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属于横波,从传播特性上来讲,一旦激发出电磁波它就会朝周围空间传播开来。但目前的科学并没有证实电磁波是否可以从三维空间传播到四维空间。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这几乎已经成为普遍的常识。
光既是物质,又是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公式,两种说法都没有错,只是光在一般情况下总以能量的方式存在,到了被物质捕获后,以化学能和电子能的方式存储在物质中,能量还是物质形态就不容易划分了,因为所有量子都是质能形态的不停转换,分子、原子内部变化难测极不确定,也就是不确原理的根源。
光子的自由传波过程,是无质量的电磁波传波形态,前次看一个网友把电磁波传波比喻为光子扔鞋子前进的通俗描述,觉的非常经典传神。他说光子有两只鞋子,一只叫电波,一只叫磁波,光子就这样扔一只鞋跑一步,再扔一只又跑一步,就这样一秒跑了三十万公里。但是,他没有说清楚电波与磁波的自激互生关系。
电磁波的传波方式就是以电波与磁波的相变超维方式前进,电流在导体中的传波方式虽然也完全依赖于电磁波传波,但结果还是有所区别,根本区别就在于电流最终要完成电子的换位流动,如果是单纯的导线电压传递就与电磁波没有严格的区别了。
电磁波的电波与磁波垂直相变超维传波已经很清楚,这种知识介绍到处都是,光子自由态电波与磁波在无干挠情况下的自激垂直互生,一方面说明电波或磁波自身内部存在高速自旋,一方面说明维度变换状态下形成惊人速度的内在机制与空间维度变换存在某种尚未被人类发现的神秘联系。而最为隐密的是,从量子纠缠与光子超距选择特性看,这种超维度变换如果涉及三维以外的空间性质,就更加奇妙了,因此,人类梦寐以求的突破四维空间的秘密有可能就隐藏在电磁波的传波特性中。
在到达高能物理或者哲学的范畴后,一定要重新定义观测者的地位和影响,这个观测者就是人,人和人的肉眼延伸出去的观测仪器,都没有能力将观测者对观测对象的影响,反馈乃至嬗变区分,规划和隔离开来。
有主观分别心的人类的观测结果都是有我的存在的,我即割裂和盲目的观测者:
自相之为物,称客观唯物主义,它相之为能,称主观唯心主义。
去除我的存在:
自相之为空,称之为觉悟;它相之为色,称之为智慧。
人类已经观察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际状况是观察者本身还没有对观察对象产生宏观可见影响的情况下,人类觉察到的世界在人类视界里的分歧,这是不可思议的。
只有找到认识和意识的源头,人这个观测者的根源,才能知道,光波粒二象性告诉人类,人类的我看到的光是光子,也就是物质,而人类的觉悟看到的光是波,是能量。
我和觉悟之间的差别就是人类自己对自己认识的区别,已经无法再从被人类割裂而生成的客观世界里去找答案了。
光子本质是:能量运动作用于不同空间上的粒子动态反映,光是动态量变过程态,无任何属于光本身的粒子,光无粒子性。光的动态行走是通过相邻的物态粒子依次发生相应型变量依次传递,传递速度称谓光速,传递动态量称谓能量,传递快慢称谓光度或温度,传递场所称谓空间,传递量距差产生时间和质量,传递中显献相互位移的过程称谓力的产生过程。所谓穿越是型态空间体下的动态调配,或称为压强分配,不存在固态粒子的长途位移,如太阳光,并非太阳上的光子直达了地球,而是太阳电子煙灭的收缩动态变,通过从太阳体外的存在因子依次发生相应型变转移传递到了地球上,存在因子是由煙灭余下的剩余动态构成,是无限走向零存在的动态之因。光与电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动态转移,动态转移是通过具体粒子的自旋半径发生变化来传递完成功能态。因此能量光电都无具体粒子态,没有实物无能保存。(本文原创)
一说光,就说电磁电荷 。这不是有毛病吗 ?划一根火柴 ,发出了一束光 。点燃一堆柴草 ,火光冲天 。说它既不是能,也不是热 ,可近火就出汗 ,无能无热 谁相信?真是活见鬼 !
第二节.物质的性质(《能量球理论》百度贴吧能量球理论吧)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物质是宇宙的主体,只要搞懂了物质,也就搞懂了宇宙。而物质是什么呢?有什么特性?
地球由原子构成,原子由粒子组成,这些微小粒子都是物质。然而受生理和技术限制,我们无法观测它们。现今最先进的扫描遂道电子显微镜,也只能勉强看到原子,而对于比原子小上亿倍的原子核,比原子核小上万倍的电子,比电子小上万倍的光子,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再说受生理机能限制,我们永远也看不见某些粒子,虽然看不见,但它也是客观存在的。
往大处看,地球是个庞然大物,而我们又无法深入内部去一探究竟。太阳系更像放大的原子,而我们的探测器飞了几十年也没有飞出太阳系,我们也只涉足过最近的月球。对于银河系,简直大得不可想象,真是遥不可及啊。
物质大到无边,小到无底,受生理和技术限制,我们的物质探索研究受阻,裹足不前。在有些人看来,物质不可研究,永远也看不透,而开始鼓吹物质虚无论。认为物质是种虚无的东西,可无中生有,可互相湮灭。正反物质,虚实粒子,明暗物质,正负电子,能量物质,黑洞奇点,科学在物质上陷入混乱。这物质到底是什么?是实在的还是虚无的?
物质不能纵向研究,但可横向分析,可从物质的相互作用入手。主流认为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四种力的相互作用,但这只是假设臆造,无凭无据。我们还是从最现实的碰撞说起吧。
在地球上任何物体的相互碰撞都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相互作用表现出碰撞效应。物质之间能够相互碰撞,物质之间能够互相阻挡,这是基本事实。
在空气中运动,受空气分子的碰撞阻挡。在水中运动,受到水的阻力。固体的碰撞有明显的碰撞效应。任何东西掉在地上必被地面阻挡。高能物理的粒子对撞都是可观测的。天外陨石在空气中摩擦和在地面的撞击都是事实。地球上不存在不发生碰撞的物质,只要是物质都能发生碰撞。
物体由原子构成,物体的碰撞实则是原子的碰撞。原子由粒子组成,那物体的碰撞,最终还是粒子的碰撞。
原子是各种粒子组成的运动体系,主流的原子模型是原子核和电子,而实际上光子在原子中占很大比例。原子核和电子都存在辐射,辐射的电磁波实质上就是光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都在辐射光子,光子在原子中大量存在和高速穿梭,怎么能把光子排出在原子模型之外呢?正是因为光子,才形成电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光子在原子中占绝对质量和起绝对作用。
光子是物质粒子,光子同样具有阻挡性和碰撞性,光照在物体上,必定被物体所阻挡,形成反射,折射.透射。
物体碰撞实则是光子电子原子核之间相互碰撞作用,所谓的电磁力子虚乌有。物体碰撞是整体原子的碰撞,是整体粒子的碰撞。
物质体之间能发生碰撞,能够形成阻挡,不可无碰撞地穿越。现实中没有穿墙而过的案例,也没有莫名其妙的物质穿越。
物质能发生碰撞,说明物质是实在的不是虚无的,实在的东西才能碰撞在一起,虚无的东西如何碰撞?没有碰撞效应的虚无的东西存在吗?
碰撞有碰撞点,有碰撞力,有碰撞效应,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能碰出火花放出能量,是实实在在的碰撞。碰撞是实在的,物质也应是实在的。
物质是种实在的东西,有质量有形体而且不灭。碰撞角度不同,碰撞点不同,碰撞效应也不一样,说明物质必定是有形的。碰撞具有碰撞效应,没有彼此湮灭,说明物质是不灭的。如果物质一碰就消亡了,哪还有碰撞效应?有碰撞效应必定物质不灭,就算碰得粉碎化成烟雾,那也是碰撞效应,不灭的碰撞效应。
物质的不灭性,我们在现实中是深有体会的,物体不能无中生有,也不会凭空消失,就算是最细微的光,声,电,波,力,热,场,能等都是那么的有条有理,有现有律,而且是亘古不变。
物质是有形,实在,不灭的东西,物质具有阻挡性和碰撞性。正因为物质的阻挡性,才能形成各种物体,才能形成地球。地球上的所有原子都存在向心的运动,但被层层阻挡,层层堆积,而聚成地球。地球物质与宇宙物质共通统一,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是有阻挡性,也都能形成天体。
物质具有阻挡性和碰撞性,物质是有形,实在,不灭的东西,这是物质的最基本性质。至于物质到底是什么材质结构,我们就不得而知,而且永不可知。因为物质粒子太小了,超出了我们的生理感应范围。至于物质是否具有引力斥力特性,也是没有的,我们下节讨论。
物质是实在的不是虚无的,我们必须坚守物质实在的原则,必须坚决铲除一切虚无的事物,必须坚定地与虚无主义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