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界广泛认同的大爆炸宇宙标准模型认为,我们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由一个无限小、无限曲率、无限高温、无限密度的奇点爆炸而来,现在宇宙可观测范围达到直径930亿光年。
但宇宙有两个不可观测范围,一个是大爆炸初始阶段38万年以内,由于光子还没有诞生和出现,因此是至暗时期,人类无法看到;二是宇宙一直以超光速在膨胀,现在依然如此,因此远方的星系之光永远也无法到达人类眼帘,这部分宇宙人类也无法看到。
这两个不可观测宇宙到底有多大,没有人知道,所以,不可观测宇宙加上可观测宇宙到底有多大,也没人知道。
光年是光速在真空中传输一年的距离,光速在真空中运行每秒约30万公里,每小时3600秒,每天24小时,每年365.25天(儒略年),在一个儒略年中光在真空中运行的距离约9.46万亿公里。
宇宙可观测范围半径就是光在真空中运行465亿年的距离。
星系是什么?就是恒星的巨大家园,是很多恒星天体由于引力聚集在一个范围的天体结构。
比如我们银河系就是一个棒状漩涡星系,是一个扁平铁饼状风车样星系,中间有一个棒状轴。
这个星系的直径约20万光年,厚度却只有1.6万光年,总质量约2100亿个太阳质量,包含恒星约4000亿颗。
所谓“矮星”就是较小的星星,又称为侏儒星,因此我们太阳在恒星中并不算大,是一颗较小的恒星。
但在银河系的4000亿颗恒星中,红矮星占据了80以上。红矮星是小于黄矮星,质量较小,温度较低的恒星。所以太阳虽然不算大,在银河系还是比80%以上的恒星大。
那么像太阳这样大的黄矮星有多少呢,不到百分之十,也就是约0.8到1.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约有400亿颗,而宇宙中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无法计数了。
这就回答了题主关于宇宙中有多少类似太阳的恒星的问题。
就像在全球70亿人类中,有没有一模一样的人的问题一样,要从指纹到DNA都一样的人,应该是没有的,但差不多体重体型性别面貌性格的人还是存在的。
恒星也是这样,在银河系中约400亿颗黄矮星中,与太阳质量年龄差不多的恒星肯定是存在的,但元素含量等细节完全一模一样的恒星就难说了。
我们扩大到全宇宙,就有无数个和太阳类似的恒星了,而且要找到细节都非常接近的太阳类恒星也更有可能,但完全一样的有没有呢?时空通讯也难下定论。
在这无数的行星中,有没有与地球一样的行星呢?我想也应该和恒星概率一样,相似和差不多的是肯定存在的,细节都一模一样的就很难说了。
宇宙太大了,动辄拿宇宙说事,就只能说个大概,谁也无法打包票。
现在人类通过太空望远镜等各种观测手段,已经发现太阳系外数千颗行星,也发现了不少类地行星、超级地球、地球大表哥等行星,有上百颗行星在所谓的宜居带。
但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有哪颗行星完全或者几乎与地球一模一样,也没有发现任何地外生命存在的迹象,更没有发现地外文明。
至于宇宙中存在不存在地外文明,甚至比地球文明早发展亿万年的文明,时空通讯是持乐观态度的,也就是可能存在的。
但乐观不能代替事实,事实是以证据作为支撑的,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们不能肯定的说有外星人或者地外文明存在,更不能说外星人早就来过地球的瞎话。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文章,请尊重作者版权,转载或内容引用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授权,否则视为抄袭侵权予以追究,感谢理解支持与合作。
首先,我们先来顶一下太阳,其实太阳是恒星,而地球是行星。说白了,题主就是在问,是不是还存在像太阳系这样的恒星系。
答案是:肯定有。
为什么我能这么肯定呢?因为宇宙真是大的不像话,就拿咱们太阳系来说吧,在银河系里面就像粒沙子一样。根据科学家估算,银河系大概有1500~4000亿颗恒星。所以,很可能在银河系就有不少像太阳系这样的额恒星系。
其次,银河系比起本星系群里也不算大,完全就是个小家伙。
而本星系群在室女座超星系团又是个小家伙。
室女座超星系团在可观宇宙中简直像粒沙子。
而可观宇宙又仅仅是宇宙的一部分。
这么比下来,银河系都有1500~4000亿颗恒星,那全宇宙到底有多少恒星,真的是根本数不清。有科学家估算,仅仅可观宇宙就有20-40万亿亿颗恒星,更不要提全宇宙有多少了。
在这么大数量级里找到类似于太阳系的实在太容易了。
可是!可是!能够演化出像人这么复杂的生命,我觉得很难说会有。因为能出现复杂的生命是一个极其低的概率。
宇宙非常的大,可以说是无边无际,但如果说宇宙中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个和太阳一样的恒星,然后在它周围也存在着一个和地球一样的行星。这个我觉得可能不大。
德国的有一个哲学家叫做莱布尼茨说过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因此我觉得,正因为宇宙非常大,宇宙之中的天体是丰富多样性的。宇宙中不太可能存在和太阳一模一样的恒星,也不太可能存在和地球一模一样的行星的。它们之间总会有差异。
图示:宇宙中的类地行星
但是宇宙中能够支持生命发展的恒星和能够产生生命的行星不一定非得和地球一模一样。在宇宙中和太阳质量大小相近的恒星被称作黄矮星,还有一些质量比太阳小的恒星称作红矮星。科学家认为在黄矮星和红矮星周围如果存在着和地球类似的岩石行星,并且它们处在这个恒星的宜居带上,它们就有可能是能够产生生命的宜居星球。这样的话即使在银河系中也存在着不少潜在的宜居星球。
图示:NASA刚刚公布的新发现的类地球行星
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行星猎人TESS在距离地球100光年之外发现了一颗宜居星球编号TOl 700d,很可能适合人类生存。这颗星球围绕着一颗质量仅有太阳40%的红矮星运转。而这颗恒星的质量却比地球大了20%。它正好位于这颗恒星的宜居带上。科学家认为这颗行星很可能适合人类生存,但是它和地球还有很大差异的。例如它被潮汐锁定了,永远只有一面朝着恒星,另一面是永恒的黑夜。
图示:外星世界的生物
我们人类能够到这些类似地球上的行星上生活吗?我们抛开遥远的距离这个问题不谈,看一下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星球能够适合人类生存,那么这个星球上面必定已经是生机勃勃到处是生命了。如果这个星球很适合生命的发展,那里的生命又比地球早诞生了几亿年,很可能已经产生了高等智慧文明。那么我们人类要想到这样的星球上去殖民,那里的外星人会允许我们到他们的星球上去吗?
所以,地球才是唯一人类唯一的家园,其它像地球这样的星球都已经有主人了,我们过去就是抢夺他们的生存空间了。这是入侵,战争在所难免,我们有几成胜算呢?
想诞生一颗与地球差不多的星球很难,但一想到宇宙的浩瀚,即便很难似乎也有了希望,单单银河系中就有2500-4000亿颗恒星,科学家估计银河系中行星的数量(大约每颗恒星拥有行星1.6颗)在4000亿-6400亿颗左右,如此众多的行星中,难道出现另一颗地球就那么难吗?
找到另一颗诞生生命的星球看来不难,但是想要去找到一颗不用改造就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很难,因为你无法保证就有那么巧合,连大气的组成成分都相同,而且那颗星球上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病毒是否对人类是有害的,那里的食物是否真的适宜人类食用等等。
(外星植物,看来并不像人类能吃的食物)
所以说,想找到另一颗完全相同的地球估计不太可能,这不是宇宙多么大的问题,是因为即便是诞生生命的星球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地球只是宇宙无数颗生命星球模板中的一种形式而已。
总结就是:太阳会有“第二颗”,地球不见得会有“第二颗”。
文/科幻船坞
图/源自网络,侵删
一家之言,欢迎您们的补充!
这种问题我们只能从理论,数学或者逻辑上去分析,很难用非常严谨的科学精神去理解和证明,毕竟这种问题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提: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宇宙到底有多大!但宇宙的真实大小我们很难弄清楚。
从数学概率上分析,宇宙中有没有第二颗太阳和地球?这里指的是完全相同的太阳和地球,而不是与太阳地球比较相似的星球。
这取决于宇宙是不是无限大的,如果宇宙是无限大的,一定会存在第二颗太阳和地球,与太阳地球绝对一模一样的星球,甚至也会存在与你我完全一样的另外一个你我!因为无限意味着无限种可能,任何组合的可能性都会出现,而不管是太阳地球还是你我本身,都是有微观粒子组成的,而微观粒子的数量种类又是有限的。
而如果宇宙是有限大的,就不一定存在第二颗太阳和地球,也不一定存在与人类一模一样的外星人了。不管宇宙有多大,只要不是无限大,太阳地球和人类就可能是宇宙的唯一,而且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毕竟像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的出现需要太多非常随机巧合的因素,而宇宙之大在这些巧合随机因素面前并不一定会凸显出来!
而目前的主流科学恰恰认为宇宙是有限的,虽然有限的宇宙确实非常大,半径达到460亿光年,包含上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包含上千亿颗恒星,概率上讲存在太阳地球这样的星球可能性确实非常大,但与太阳地球完全一样的星球可能性非常小。
当然,科学家寻找外星人的过程中肯定不期望能找到与地球一模一样的星球,只需要寻找类地星球就可以了,即便这样,也是很难找到的。毕竟地球能够产生生命尤其是人类,同样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合因素,在这些巧合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或不同很可能都意味着地球不会产生生命!
我觉得宇宙之大,第二个地球多如牛毛,单在我们的银河系之内,恐怕就有数千个生命星球,别以为我瞎说,像太阳这种恒星实在太普通了。其实我认为比太阳小一点的红矮星更有希望发展出生命星球,因为红矮星寿命比太阳这种黄矮星漫长得多,更适合生命星球发展。当然,红矮星发光较弱,这就要围绕它转的类地行星距离更近,否则接受的光和热不足,温度太过寒冷。
距离恒星太近,自然会受到恒星强大的辐射,行星需要拥有比地球更强的磁场保护。各种条件加起来,能拥有的概率虽小,但银河系内有数千亿颗恒星,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恒星拥有行星系统,也足足有数百亿颗恒星符合要求,这当中,每颗恒平均只要拥五颗行星,那行星的数量也多如牛毛,出现另一个地球的概率非常大。
说的只不过银河系而已,在可观测的宇宙中,像银河这种星系至少有一万亿个,想想总共有多少恒星和行星!地球绝对不是唯一的生命星球,高级文明或许散布在宇宙每个角落。
外星人的存在,在统计学上几乎是可以100%确定的事实,这个不容争辩,而争辩的仅仅是为什么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丝丝他们的踪迹而已。
其实不说宇宙中的第二个太阳了,就算是说宇宙中第几亿第几百亿个几千万亿个,甚至是第无数个太阳,那也必然是会存在的。太阳是属于宇宙中中等大小的一类恒星,而且恒星与行星不同,行星会因组成,大小,与恒星的距离以及自身的结构等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恒星,如果抹去一些相关参数的波动以及年龄的细节,其实它们也都一个样,不同的只是大小与寿命的问题而已。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中缺的不是太阳,而是地球。
第二个地球需要确保符合的条件主要有:该行星所处在的恒星系须远离星系中心那些高能辐射的区域,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恰当,行星质量大小合适(质量太小,留不住大气,太大重力过大,生物也难以存活),行星内部有活跃的岩浆地质活动(产生磁场,形成大气等等,月亮这颗伴星其实是地球能顺利繁殖生命的重要存在,因为它可活跃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
这些条件,对于宇宙中无数的行星来说,必然也是会是会有着无数的行星可以满足的。但是,其实能够满足条件的也不算什么,毕竟对于天体而言,组成不一样,结构不一样,运行状态一样,最终所造成的各种参数结果必然也是不同的。从地球的进化史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而这其中从生命的起源到蓝细菌的出现,以及后来大气组成的改变,这些都是依靠着一套有序的程序一步一步地改造过来的。有很多的行星,外部的太空环境虽然可能跟地球的相差不大,但是内部的一些细节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点。比如说跟地球差不多的,离太阳还算可以接受的金星或者火星,那是什么样的世界?简直就是人间与地狱般的存在啊。
即便第二颗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很难找到,但它的存在确实必然的,为什么说是必然,因为这是统计学上的一种肯定,无限的宇宙拥有无限的可能。就一个小小的地球,难道它还真的宇宙中的独一无二不成?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吧。
这句话可以简单的概述成:宜居行星。适合人类生存的宜居行星必须具备一下条件:
1、所围绕的恒星不能太大小(需考虑紫外线辐射,过大的恒星会放出大量的辐射);
2、该行星所围绕的恒星不能太小(行星需要靠得非常近才能足够温暖,导致潮汐锁定,一面永远对着太阳一面永远黑暗);
宜居行星
3、该行星所围绕的恒星必须非常稳定;
4、该行星所围绕的恒星必须是单星,或者至少离其他伴星要非常远(不然行星轨道会被扰动,一会贴到太阳上,一会跑到天边);
5、最好外层轨道上有几个大行星充当保镖(比如太阳系里的木星土星,强大的引力使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向自己,让近日行星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6、行星必须是类地岩石行星;
7、行星表面重力必须和地球差不多;
8、大气层气压必须和地球差不多 ;
9、大气层成分不能太离谱 ;
10、地壳活动不能太剧烈。
11.有强力的保护伞(必须有磁场保护)
以上条件是参考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环境得出的,这也是当下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罗列出这些条件也只是宜居条件的一部分,那么人类已知的宇宙行星中有多少适合人类的宜居行星呢?茫茫宇宙人类可探测的范围内,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大约2000亿个,银河系中有大约2000亿个恒星.所以类似太阳系的数量约为1000亿*2000亿,而真正能作为宜居行星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都在探测当中,至于为什摸说暂时可能作为宜居行星,
图二:宜居行星的五大要素;
因为仅仅就这五大基本要素就能淘汰99.9%星球,虽然宜居星球的出现概率很小但是现阶段人类已经发现了可供人类宜居数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格利泽581g】,质量大约是地球的2至3倍。它环绕着自己的母星位于天秤座的格利泽581以30天的周期公转。前景图里的行星是格利泽581g,它位于恒星可居住区,然而有的科学家却对格利泽581g是否真的存在表示
图三:格利泽581g
【格利泽667Cc】距离地球也非常近:它位于距离地球22光年的天蝎座。该行星大小至少是地球的4.5倍,环绕自身恒星的公转周期为28天。该恒星是一颗M级的矮恒星,质量大约为太阳的1/3。离地球大约6.97秒差距(22.7光年)。图四:格利泽667Cc
【开普勒-22b】是迄今发现的最小且表面最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虽然开普勒-22b体积比地球大,但它环绕的恒星在大小和温度方面都与太阳相当。开普勒-22b体积是地球的2.4倍,图五:开普勒-22b
【HD 85512b】距离地球约36光年,质量至少是地球质量的3.6倍,正好位于适居带的边缘。 图六:HD 85512b
【格利泽163c】这颗行星质量大约是地球的7倍,,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9倍,因此被分类为超级地球(2.5到10倍地球质量类地行星)它很可能是一颗非常大的多岩石恒星或者矮气体巨星。
【格利泽581d】绕行位于天秤座的红矮星格利泽581,距离地球约20.5光年。它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8倍,被认为是一颗超级地球。
图七:格利泽163c
【开普勒-62】行星系统距地球约1200光年,位于天琴座。在该系统中,5颗行星围绕一颗恒星运行,开普勒-62e和开普勒-62f是其最外围的两颗,它们的体积分别只有地球的1.6倍和1.4倍,受到的热量辐射也只是地球的1.2倍和0.4倍,公转周期分别为122天和267天。从其半径和公转周期看,这两颗行星是迄今我们发现的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 图八:开普勒-62
备注:在浩瀚无比的宇宙中我们人类显得脆弱不,往往因为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不一样的因素就可能导致地球上的生物集体灭绝。所以说以上这些都只是观测跟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特征相似的,具体是否真的适合人类宜居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考证。
遥远的外太空星球我们研究起来可能有点难,让我们眼光收回来看看在我们身边的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其实太阳系也有那就是火星和金星。
火星:经过对火星多年探索,科学家终于在火星上发现了生命迹象,火星的冰层下面很可能生存着某种火星生命,它们释放出的甲烷气体在火星表面形成了一层薄雾。科学家认为这些火星生命如今一定还活着,并且很可能正以一种“休眠”的状态在,
图九:火星及航拍照,出现蓝色“湖泊”
“火星生命”大排废气火星部分地区表面存在着一层神秘的薄雾,在火星轨道上的太空船和地球上的巨型望远镜都能观测到这层“火星雾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专家推测,这些甲烷气体正是由一种叫做“产烷生物”的火星生命释放出来的气体。 同一地带发现了水蒸气形成的云层,而水正是维持生命至关重要的“饮料”。
金星:作为地球近邻之一,之前人类以为地球在宇宙中是孤独的,但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动研究表明,这个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金星实际上可能有生命;他们发现金星大气里有神秘的斑块在旋转,经过分析,他们认为这些斑块可能是细菌群体。这些微生物云可能在金星大气30英里上空的云中生存着,因为这儿的环境相对柔和,有水滴存在,温度是70℃,大气类似地球
图九:箭头所指的就是金星
他们在分析俄罗斯金星探测器和美国金星先驱号和麦哲伦探测器的资料之后,发现金星上出现了化学上的怪事,只能用有活的微生物存在来解释。他们原本期望在这些资料里找到大量由太阳光和闪电造成的一氧化碳,结果发现了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这两种气体一般不会一起被发现,除非有某种东西在产生它们。
图十:金星,这样看起来外表是不是跟地球很相似
他们也发现了硫化碳酰,这是一种很难通过无机化学方式产生的气体,一般认为它的出现和活的有机体有关,在地球上最有效的催化剂就是微生物。他们认为这些微生物可能利用太阳的紫外光作为能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金星的紫外图象上存在着这些奇怪的暗斑了。但得克萨斯州的科学家说有证据说明金星曾经比较冷,有过海洋,生命可能在那儿开始,温室效应开始后,才形成了现在这样稳定的地壳。经过人类发射的探测器的勘察,现已经清楚了金星的地壳比地球地壳年轻许多,只有3亿年到5亿年的历史,似乎需要再次对金星进行探测才能得到某种可靠的答案。虽然这只是初步的猜测,但至少说明近地行星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存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是否适合人类生存最终的答案终将揭晓。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地球上诞生于三叠纪末(1.9亿年前),灭绝于白垩纪末(0.65亿年前)的恐龙一族,曾经称霸地球的生物,在近乎1亿年的时间里还没有进化出足够强大的科技文明在面对灾难的那一刻灰飞烟灭。而人类从出现到现在仅仅几百万年,甚至连恐龙存在的时间的零头都不到,就是这样短的时间里我们人类创造出了如此灿烂的文化和发达的科技,这里我只想说物种的诞生早与晚并不能说他的科技发展就能占尽一切先机,或许我们的科技水平领先于外太空的外星人。假设外星人的科技水平真的领先于我们,那很有可能在我们人类探索太空发现他们之前,外星人早都发现我们并试图联系我们,甚至试图攻击消灭我们,所以我觉得假设的可能性并不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球上大多数生物都依赖氧气生存着,所以进化出具有较高思维的高级生物物种,而单细胞等厌氧生物大多还都是比较低级的生物,浩瀚的宇宙中并不是每个星球都具有适合氧气,外太空生物是否跟我们一样这取决于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我觉得外星人并不一定长得跟我们一样。
生命的积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地组装起来。当然,很多细节对我们来说仍然是隐藏的,我们还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它发生的频率。
世界上的宗教对生命是如何出现的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援引各种超自然神灵的神奇之手来解释这一切。但这些解释,尽管故事丰富多彩,却让我们许多人感到不满。“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是生命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也是科学界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以为天文学教授写了一篇名为《宇宙膨胀中生命的出现》的新论文,这篇文章目前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上。这位教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个概念。首先是宇宙的巨大年龄和大小,它如何随着时间膨胀,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个概念是RNA,具体来说,一个核苷酸链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预期自我复制活动”。
和几乎所有关于生物起源的研究一样,教授的研究着眼于地球上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RNA。DNA设定了个体生命形式形成的规则,但DNA比RNA复杂得多。按数量级计算,RNA虽然比在别的行星或月球表面发现的原始化学物质和分子更为复杂,但与DNA相比,它的简单性使它更有可能通过非自然发生的方式发生。
进化论中还有一种理论认为,虽然DNA携带着构建有机体的指令,但却是RNA在调控DNA序列的转录。它被称为基于RNA的进化,它说RNA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的产物,也是可遗传的。这就是研究RNA和DNA的一些基本原理。
RNA是一种被称为核苷酸的化学物质链。一些研究表明,在称为生命的自我复制行为出现之前,核苷酸链至少需要有40到100个核苷酸。随着时间的推移,足够多的核苷酸可以形成一条链来满足这个长度要求。但问题是,宇宙中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要求?
根据这篇论文的说法:目前的估计表明,在我们认为可以观测到的宇宙空间中,40到100个核苷酸的神奇数量是不可能的。这里的关键是术语“可观测宇宙”。
“然而,宇宙中有比可观测到的更多的东西。”这位教授解释道,在当代宇宙学中,人们一致认为,宇宙经历了一个快速膨胀的时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膨胀区域,超出了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到的范围。将这一更大的体积纳入到非生物发生的模型中,将大大增加生命出现的机会。”
我们的宇宙是在大爆炸期间形成的,那是一个单一的膨胀事件。据论文,我们的宇宙“可能包括10^100多颗类太阳恒星”,而可观测的宇宙只包含大约10^22颗恒星。我们知道生命至少发生过一次,所以即使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再发生一次也不是不可能的。
据统计,在可观察到的宇宙中,物质的量应该只能产生20个核苷酸长的RNA,远远低于40到100个。但是由于快速膨胀,宇宙的大部分是无法观测到的。宇宙大爆炸以来发出的光要到达我们这里实在是太远了。当宇宙学家把可观测宇宙中的恒星数量与不可观测宇宙中的恒星数量相加,得到的结果是10^100颗类太阳恒星。这意味着有更多的物质在起作用,非生物方式产生足够长的RNA链不仅是可能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教授在他的论文中阐述了调查中的基本关系。在这里,第一种生物聚合物所需的最小RNA长度与随机添加单体以期望形成如此长且活性RNA所需的宇宙大小之间,导出了定量关系。因此,如果将来发现与地球上起源不同的外星生物,这将意味着一种未知的机制在起作用,它聚合核苷酸的速度要比随机统计过程快得多。
如果在类地行星上非生物生成RNA的概率等于1,那么最小核苷酸长度必须小于20个核苷酸,这比最初规定的40个核苷酸的最小长度要小得多。但科学家们并不认为只有20个核苷酸长度的RNA可以自我复制,至少从我们作为地球生命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
事实上没有,因为宇宙太年轻了。存在像地球一样的文明没发现就算是不可能。无人能证实就是没有,宇宙扩张速度超过光速。这是悖论,理论上有,实际并没有发现。这个悖论没法证实。没法证实就是没有,这就是说在宇宙中我们是孤独的。宇宙就是一堆原子中子量子构成的一切。人这种形态就是电磁体,你说不准是以怎样的形态运动和思考,你也不知道受什么支配。我们这种形态是无法理解的形态,假设有外星人,那么他不会明白我们的形态是否是所谓的生命形态,我们都不知道宇宙的一些物质是怎么来的。微观世界宇宙就像人类的一个细胞,你可以想象,或许我们就是细菌。微观世界,任何形态都是物质的重新排列和组织或者是纠缠。
这个答案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吧。当你抬头仰望星空时,看到的绝大多数星星都是恒星,不只是有第二个太阳,在可见宇宙中,最少是存在7万亿亿颗的恒星的。这还只是我们能知道的一部分宇宙。
我是非常乐观的。因为7万亿亿颗恒星,就算每个恒星只有五个行星,那么就是35万亿亿颗恒星,那么在我们几十亿年的时空里,只有我们地球是独一无二的,我认为太不现实了吧。就是一个无垠的沙漠里,就算天上只掉下一粒水滴,你相信被湿到的只是一粒沙子吗?就算是有生命的机率非常渺茫。那么只有基数足够大,那么最终拥有这个机率的数量也是足够的庞大的。而且我们现在还有一个极大的误区:我们一直认为地外生物是要和我们生活在一样的条件里。比如要有水、要氧气......。我认为这样假设宇宙生命,是因为我们的科技太落后,思维太受限制。如果我们没见过鱼,你会相信有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吗?1977年在水温高达250℃的热泉口竟然发现了5个生物群落!包括:粉红色的鱼、紫色的章鱼、白色的螃蟹、成千上万巨大的白蛤......。在我们地球上,就有各种生存条件的生物,我们为什么要认为外星生物是和我们人类一样的生存条件呢?所以,放大我们的筛选范围,我相信有更多的生命可能。
无法进行进一步探索的原因都是因为距离上太遥远了。2013年8月天鹅座中一颗名为Kepler-78的星球,就被我们称之为地球兄弟啊。它的大小是地球的1.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7倍(日内瓦大学的数据是1.86倍),它的密度是5.3克/立方厘米,与地球极为相似(地球是5.5克/立方厘米)。再比如2015年7月发现的Kepler-452b的星球,它堪称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相似度特别高。它到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位于所谓的“宜居带”。它公转一圈是385天,比地球就多了仅仅20天。那里的温度也特别适合人类居住,如果那个星球的表面也拥有大气层的话,那简直就是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家。